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是理解,而不是評斷。
前幾天才和婉諭委員碰到面,跟他聊到學區的問題,過程中我們也都有說有笑。但回到家才發現,原來他又正在面臨攻擊。
身為一個未曾成為妻子、未成曾為母親、家庭背景也不怎麼顯赫的我,在成為公眾人物之後,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可以被攻擊的地方。再老一點,可能開始會被攻擊嫁不出去的女人,怎麼懂得養孩子的辛勞。這樣的攻擊,蔡英文總統也曾經遇過。
諸如此類的質疑,不只是女性,其實所有的公眾人物都會面臨過往經歷、身分、或各種人生事件的攻擊。例如政二代、搞外遇,甚至外表也可以攻擊,向我最常被批評的就是我太胖或太黑?
但其實,這些跟我們的工作本質,並沒有太大相關,然而仍然需要面對各種與這些事情結合的評斷。
有些評斷是真的不錯。常常在處理托嬰中心或幼兒園不當管教的案件時,我都恨不得自己是個媽媽,可以把小孩送到各種學校去當個間諜,讓我知道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。有些評斷,只能自己摸摸鼻子想說算了。
然而無論怎麼評斷,這些身分、這些經歷,都是無法抹去的事實,只會成為成就現在的自己的養分。
我如何用我過去的律師執業經驗,來體認到制度上的瑕疵;如何用我單身的身分,告訴縣政府說,青年事務中心的單身聯誼實在很不吸引人。
而婉諭委員,同時用他人生所理解到這個社會的問題,一直在努力抓住每一個他所看到被遺漏的手。
我常常說,政治工作每個人都能做,只要能「理解」自己或者是別人在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或困境,然後努力的去解決,這就是很棒的政治工作者,我相信婉諭委員是如此,我也期待我會繼續是如此。